2018年4月16日,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,两年后的同一时间、同一地点,同样温暖和煦的阳光下,同样持久热烈的掌声中,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(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)、退役军人信息中心正式成立。
2020年4月16日,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(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)、退役军人信息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,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、部长孙绍骋为中心揭牌。
各中心具体职能:
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
承担境内外烈士纪念设施规划设计
烈士遗骸搜寻鉴定
烈士事迹和遗物收集整理
开展相关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
退役军人信息中心
退役军人事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总体技术方案起草
退役军人事务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
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
退役军人事务信息资源收集、管理、开发和利用等工作
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、退役军人信息中心挂牌成立,标志着两个中心开始正式运行。
信息中心的挂牌成立,是对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进一步优化,符合退役军人的迫切需求,也为更多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更好地落实提供了便利。
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
在服务退役军人的过程中,若信息匹配度低、信息不对称,不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、工作结果,也直接导致退役军人无法享受到满足需求的安置服务。
由于军人参军时所考核的标准与社会就职所参考的标准不一样,包括部队期间所注重的技能与社会职场中所重视的技能并不相同,因此老兵求职就业的问题一直存在困难。
虽然每年面对退役军人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很多,但是就业率却并不高,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符合退役军人需求和就业条件的岗位太少。
以往的招聘会形式,主要是把一些适合退役军人这个群体的岗位集中到一起进行招聘,而不是具体供应落实到个人。
企业把企业的需求展示出来,寻找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来入职,这样就无形中淘汰掉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,这部分人的就业安置问题就没有落实下来。
退役军人的自身条件和需求各不相同。有的人高中学历,有的人本科学历;有的人掌握技术而没有证书,有的人掌握证书却没有实操经验;有的人想在本地发展,有的人更看重机会。传统的招聘形式往往因为信息的不匹配、不对称而导致很多退役军人未能解决就业问题。
由此可见,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与信息对应匹配工作的实行,直接影响到退役军人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。
通过信息中心功能落实老兵就业安置问题
信息中心的成立,为以上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。可以通过退役军人信息中心对于退役老兵信息的采集和整理,加上招聘形式的相对调整,可以真正做到“专场招聘”。
通过求职老兵个人求职意愿以及技术特长等信息的采集和公开,直接集中对应的岗位和企业到地方进行招聘,实现供需匹配,形成退役军人求职“一选多”的局面,大大提高就业率的同时,也能优化退役军人就业岗位质量,把老兵安置工作落实到实处、落实到个人。
信息中心的成立,完善了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体系,促进了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的落实。华夏军创中心,将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退役军人信息中心相关政策与要求,同时,不断开拓与创新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思想理念,提升退役军人群体就业率,共同为退役军人群体就业之路撑起绿伞。
没有
没有